旅日書法家漢字情懷:寫好中國字讓書法走向世界
“寫好中國字,讓漢字書法走向世界”。八月盛夏的南昌,旅日中國書法家熊峰在工作室忙碌著,他正為8月中旬在美國舉辦的“穿越時空、超越國界”個人書法作品巡展準備。
曾任上海世博會日本國家館的漢字藝術總監,并為日本館題字“聯接”的熊峰,出生在江西南昌,20多歲時他便在書法界嶄露頭角,之后為“尋求新的發展”于1999年赴日學習。旅日15年來,他將日本書法要素融合在其個人漢字書法作品中。
一直致力于在日本弘揚中國書法藝術的熊峰在談及目前中日兩國之間的交流,他認為,“不管現在中日之間現在出現了什么狀況,但是民間文化交流應該永遠聯接一起,這種聯接是不追求利益的永恒,這在當今環境下更有意義。”
作為日本個人巡展的延續,在“穿越時空、超越國界”美國巡展中,熊峰將從“臨摹”、“意臨”、“創作”三個層面展示漢字書法文化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把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與世界各地人們分享。
除在宣紙表現漢字書法外,為了更好的推廣漢字書法,熊峰想到了借助中國瓷器作為載體,在瓷器上創作書法作品,“世界因瓷器而了解中國,希望能借助瓷器把漢字書法傳播得更廣。”
在8月中旬的美國巡展上,熊峰特意準備了幾件瓷器上的書法作品做首次嘗試。熊峰向記者坦言,作為一個小人物攜著漢字走世界,他把傳播漢字書法文化的魅力當成責任,希望把漢字書法文化帶到美國和世界各地。
關于如何把漢字書法向世界各國推廣這個話題,熊峰認為,目前漢字書法多是把它簡單的作為書法教學來傳播,把漢字書法代表中國的文化忽略了,“中國書法太深奧,漢字書法它承載了各個時期中國文化最精華的部分。”
他形象地向記者解釋說,這紙就是戰場,硯臺是你的城池,磨是糧草,毛筆是武器,每個漢字是士兵,漢字書法書寫需要你能駕馭整個軍團,這僅僅是漢字書法表現中國文化的一個例子。
“已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中國書法可以原汁原味地展示東方漢字之美,更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發展五千年來最具有經典標志的民族符號。”熊峰表示,海外華僑華人都需要一個文化的根,“漢字情懷”便是其中之一。
熊峰說,“只要有華人的地方,我就想把漢字帶到那里。教華人書法,同華人的孩子對話,告訴他們不管你生活在哪里,作為華人,要做好中國人,寫好中國字。”